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3e1365c25723d047fa0d7261c2cba02f.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shijuan1.cn/index.php on line 86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7个妙招
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4006-303-880
汇上优课 成都金色雨林少儿学习能力训练中心 注意力记忆力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7个妙招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7个妙招

2019-09-26 21:22分类:注意力记忆力阅读:261 分享

孩子缺乏专注力是较为普遍的事。我们经常能看到,孩子一边玩游戏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一边吃饭一边玩车;一边做作业一边抠指甲,每当这种时候,都会听到妈妈的怒吼:“你能不能给我专心点!”“你小动作能不能不要那么多!”


这些行为都是孩子缺乏专注力导致的。缺乏专注力既不是生理因素导致的,也不是心理因素导致,而是一种能力的缺乏,这种能力是需要培养、锻炼和加强的。专注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日练就的,而是常年累月、需要持之以恒去塑造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大家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总之,有效的才是最好的。

1.规定孩子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想着发展孩子同时能做几件事的能力。家长需要规定孩子吃饭的时候就只能吃饭,不能看电视;做作业的时候不能玩玩具,不能吃东西,也不能一直有小动作,要学会克制自己。要想完成好这件事,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不能孩子在那里看电视,你却在这里看电视,这显然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2.规定孩子一段时间只能一件事

人在培养专注力的时候,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两岁的孩子专注力也就15分钟时间,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适当延长专注力时间。一旦超过孩子可承受的专注力时间,其精力就会分散,做事就会事倍功半。所以父母可规定孩子15分钟内吃完饭,看电视15分钟,看绘本15分钟等。

3.让孩子学会自我克制和约束

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孩子不愿意做的事,这时父母就需要做一些游戏来鼓励孩子坚持一下,克制一下自己。比如孩子不喜欢阅读,父母可和孩子约定好,如果你能看完15分钟,并告诉妈妈你大概了解了什么内容,妈妈就给你一个贴纸或者小玩具或者一顿好吃的,这种方法虽然不太提倡,但是不可否认在这个阶段是有用的,而且一旦孩子的克制和约束习惯形成,就很容易保持下去。

4.给孩子制造和一个安静、干净整洁的环境

人总是容易被周边的人和事所干扰,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在餐桌上写作业,桌子上有玩具、有吃的,这时孩子做作业就会一会儿玩一玩,一会儿吃一吃,而父母却大声斥责孩子不专注,这显然不合适。父母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单独的可供孩子读书学习和玩游戏的独立区域,并保持合适的光线和亮度。另外,要尽量给孩子选择颜色单一、造型简单的学习工具,以防孩子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

5.孩子专心做事时,父母不要打扰

当父母都会心疼孩子,这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关心也要学会掌握时机。比如孩子在练习钢琴,已经练习一会儿,妈妈就会担心他累不累、渴不渴,要不要上厕所,这时父母不要过去问,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这种关心。如果孩子真的有需要,他自己会寻求帮助的。所以,当孩子沉浸在一件事中的时候,父母不要去管是不是到饭点了,是不是该去做做作业了,要适当保护孩子的这种专注力。

6.切忌给孩子买太多玩具和书

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什么玩具和书都不是稀罕玩意儿了,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父母一买买好多,恨不得把所有好玩的东西都给孩子买来,认为孩子玩的越多就越聪明。其实不是这样的。通常来说,孩子在一个阶段同时拥有两到三样玩具就够了,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有需求时父母再适当增加。书也要适当买,一定要等孩子把买的看完了再买,如果一下买一大堆放那里,孩子看到都愁,又怎么谈阅读兴趣呢?

7.利用一些方法进行专注力培养

专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其实也有很多,包括看一些专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书和游戏,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盯点法,就是每天盯着某个点或物体看上几分钟;数数法,如数3的倍数、2的倍数;听数报数法,让孩子听一组数字,然后复述出来,数字由少到多逐步培养;听数倒背,孩子在听到一组数字后倒背出来;复述词语,孩子听到几个词语后复述出来,词组由少到多。

这些方法都是可供父母参考的,父母也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和自主设计,总之要逐步地、耐心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并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最好的模仿者。

以上就是成都金色雨林少儿学习能力训练中心为您提供培养孩子专注力的7个妙招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请进入注意力记忆力栏目 查看

温馨提示: 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6-303-880
【学校】咨询热线: 4006-303-880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具体机构所有 | 招生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