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a0484f780cfca79d7a6ee8e89c31f4a4.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shijuan1.cn/index.php on line 86
感统失调对于孩子人生有何影响
全国统一咨询电话 4006-303-880
汇上优课 成都金色雨林少儿学习能力训练中心 感统训练 感统失调对于孩子人生有何影响

感统失调对于孩子人生有何影响

2019-10-14 16:16分类:感统训练阅读:1090 分享

感统失调对于孩子人生有何影响?说到感觉统合这个词,父母听起来可能都很陌生,但有关感觉统合能力在儿童日常行为习惯上的表现,家长们其实耳熟能详。一般感统失调的孩子,到了学龄期,会在学习上和性格上慢慢表现出来。

感统失调的常见表现主要有:

01

触觉失调

不喜欢被人触摸或抚摩;害怕陌生的环境,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偏食,暴饮暴食,逃避咀嚼。

喜欢吮吸手指,咬指甲,触摸生殖器。对某种感觉特喜欢;如:玩沙,刮东西。甚至显得固执而又会拒绝,拒绝使用某质地的用材。如:胶泥、浆糊等。

用指尖拿东西;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心;动作不灵活,笨手笨脚,大脑分辨能力弱;细微分辨能力差等等。

02

前庭功能失调

情绪容易紧张;胆小,肢体动作特别小心;不太敢接触新事物;好动不安;不能流利地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或许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字写的不好看的原因吧...)

喜欢自转,而且转很久不觉头晕。喜欢看、玩转动的东西。经常喜欢爬高,边走边跳。平衡差,走路东倒西歪,经常碰撞东西。颈部挺直时间较同龄儿童短,常垂头。

生活中,经常出现晕车情况,都喜欢说“哎,你身体素质不行啊”,其实真正不行的是,你的前庭功能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引起重视,发育不够完善。

03

本体感失调

动作协调能力差、方向感差;做事拖拉、磨蹭;语言表达能力差;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

动作模仿不到位,常望着手脚不知所措。俯卧地板时全身较软,把头、颈、脑提起特别困难。坐姿不够稳定,坐时会东倒西歪。

力度控制较差,常会因太用力而损坏玩具或因力度太小抓不住东西。速度控制较差,跑起来难以按指示停止。对蹦跳的要求高,喜欢摔跌自己的身体,踮脚走。

04

视觉系统失调

即使常看到的东西都会让他害怕;喜欢看手发呆;对特定的颜色、形状、文字特别感兴趣甚至固执;喜欢将物品排队;喜欢斜眼看东西;喜欢躲在较阴暗的角落;

喜欢看色彩鲜艳、画面变换较快的广告;喜欢看风扇或转动的东西;喜欢坐车,对窗外景色变化非常着迷。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考试的时候,老是看错行,填错答案。明明填的都是对的,结果却没有满分。

上面说的不少症状和表现,单从某一条看,很多孩子身上都有。

所以,家长们千万别轻易对号入座,看到一两个症状后,就认为自己的孩子“感统失调”。感统失调的界定和诊断很复杂,需要专业人士判断。

但感觉统合落后不是病,而是一个后天的教育及训练的问题。

感统失调对人的影响深远,如果在婴幼儿时期没有打好基础,长大后很难纠正过来。

训练感统失调的游戏:

01

爬行,让宝宝远离感统失调

有关专家通过对感统失调的宝宝调查发现,其中90%以上的宝宝在婴儿期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宝宝早期的爬行训练程度,会影响以后的发展,尤其是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宝宝在爬行时,头胸部向后抬高,形成脊柱反弯,有利于前庭平衡能力和本体感的获得。

这也是为何,家有儿女课程当中在探索区域放置了特制教具,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颈部、手臂等力量,为爬行做充足准备,训练宝宝的前庭觉发育。

目前,国际公认爬行是预防感觉统和失调的最佳手段,宝宝越爬越聪明。为此,儿科专家也在大力呼吁,为了宝宝健康成长,一定要鼓励宝宝多多地爬行。

02

结合游戏,给宝宝做感统训练

抓痒游戏

让宝宝躺在床铺或软垫上,张开四肢,由父母亲跪在身旁,在宝宝身上敏感处玩抓痒游戏,可以每天进行10至15分钟左右。

毛巾游戏

用大毛巾或者浴巾将宝宝包在其中,由父母亲各拉一头,左右或上下摇动。此游戏不但可以强化触觉,对前庭固有感觉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球池游戏

球池又称为浮力球,不但对宝宝的触觉有所帮助,对前庭固有感觉的形成也有好处。宝宝可以整个人藏入球池中,划动四肢或翻动身体。也可以站立,两脚踏动,或由上跃下,将身体投入球中。

以上就是成都金色雨林少儿学习能力训练中心为您提供感统失调对于孩子人生有何影响的全部内容,更多内容请进入感统训练栏目 查看

温馨提示: 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 热线电话:4006-303-880
【学校】咨询热线: 4006-303-880
以上信息知识产权归具体机构所有 | 招生合作 | 免责声明 | 版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