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好高中政治课本?政治学科最大特点是“题目在书外,观点在书内”。所以同学们在学习、备考高中政治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政治课本,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提高政治的考试分数。
如何用好高中政治课本?
(1)用好政治课本目录自带的框架
目录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知识框架,特别是在每一单元结束时,可以用大括号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自己在上课过程中整理的重点问题,可以更好地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用好考纲关键词自带的术语
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关键词,也就是重要知识点,这些关键词的来源就是考纲。政治考纲的考点罗列都是关键词,把那些关键词都串联起来整理一个框架,对于政治更好一点的同学来说更为实用。比如:交叉持股、国有资产、现代行政体系、电子政务、一带一路等等,这些关键词在考试中都会出现,需要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把它们单独记在笔记本上。
(3)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
构建框架的重点确实不在于内容,而在于思考出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对于政治课本中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这两部分,由于其知识点较为零散,确实需要借助框架来系统整理和规范化。
对于经济生活部分,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构建框架:
1.明确经济学的几个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如供需、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等。
2.根据课本内容,将这些核心概念和原理应用于不同的经济领域,如国际贸易、金融市场、产业经济等。
3.将各个章节的内容按照上述逻辑顺序进行串联,形成一个大体的框架结构。
对于文化生活部分,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构建框架:
1.明确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文化的定义、多样性、传承与创新等。
2.根据课本内容,将这些文化特点应用于不同的文化领域,如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跨文化交流等。
3.将各个章节的内容按照上述逻辑顺序进行串联,形成一个大体的框架结构。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对框架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
有关哲学的高中政治知识点
1.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即哲学不仅是一种观点,同时也具有研究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我们普通人通常都有自己的观点,普通人之所以不是哲学家,是因为不具备哲学的另一个要素:方法论,也就是说普通人没有研究方法,没有对自己的世界观做更深入的思考。普通人中的一小部分人对方法思考的人就是哲学家)
2.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不可分割
3. 哲学比具体科学范围更广,是对具体科学的升华。具有普遍性
4. 哲学:共性;一般;普遍
具体科学:个性;个别;特殊
即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5.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原因:因为我们一般都是先研究具体科学,掌握规律后才上升到哲学高度,所以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6. 哲学为世界观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7.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8.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哪个属第一位,也可等同于意识和物质哪个是第一位